正规实盘配资炒股开户网站 人民日报连发评论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阐释“五不”

发布日期:2024-07-26 10:46    点击次数:114

  诚实守信正规实盘配资炒股开户网站,不逾越底线——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①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②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③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④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⑤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⑤

  宣读起诉状、答辩、举证、质证、辩论……江西抚州南丰县,一场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为素材的模拟法庭在当地一家银行举行。法院工作人员担任审判员,银行职工分别扮演原告、被告角色,高度还原庭审全过程,为现场观摩的60多名金融机构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各地生动的普法实践,引导广大金融从业者依法合规开展工作,为推进金融法治建设提供助力。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新时代以来,从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到建立金融领域定期修法协调机制、推进金融领域修法工作进程,从夯实债券市场法律基础、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金融监管执法等,我国金融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不断增强金融从业者法治意识、合规意识,才能为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无不体现着对法律、规则的重视。金融领域是强监管、重规则的领域,金融运营特别讲究依法合规。回顾历史,我国古代票号能稳健经营,就离不开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票号的掌柜和店员之间相互监督,东家和股东也会定期督查,以防出现内部纰漏。今天,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而要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依法合规经营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涵养法治意识、推进金融法治建设,首先要做好金融立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新证券法、期货和衍生品法等陆续出台;金融稳定法立法稳步推进;最高法先后就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出台司法保障意见;数量众多、更为细化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推出……我国金融立法不断完善,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织密金融法网、补齐制度短板,将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良好土壤。同时,徒法不足以自行。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让金融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内控合规建设,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形成依法合规的金融文化,要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举办“防范金融犯罪”合规培训暨警示教育活动;将法治文化培育工作纳入法律风险管理考评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及合规建设网络知识问答活动,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各地金融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让警钟长鸣,让敬畏常在。前进道路上,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金融从业者真正秉承合规理念、强化合规意识、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在金融领域形成依法合规的浓厚文化氛围。

  依法合规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石。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让依法合规的意识牢牢扎根在广大金融从业者心间,厚植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我们就一定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 人民日报 》( 2024年 05 版)正规实盘配资炒股开户网站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①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编历史晋剧《日昇昌票号》里有这样的情节:当饥寒交迫的魏老太拿着被水浸过的汇票来兑银子,伙计难辨数额怎么办?日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责人详查账目底簿,当机立断,兑!当伙计忽略差价少给客商兑了七两八钱银子怎么办?雷履泰斩钉截铁,补齐!正是靠着这种诚信精神,日昇昌票号实现了分号遍布全国几十个城市、商埠重镇,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2022年,正在山西晋中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日昇昌票号博物馆,了解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孕育、发展等情况,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这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金融文化传承创新的明确要求。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浸润。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体现。其中,“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居于首位。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这一实践要求。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四川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千斯仓”钞版印样等展品,无声讲述着世界最早纸币“交子”的故事。北宋初年,成都已是内陆繁华的商贸中心,各地商旅云集于此。当时四川用铁钱,买一匹绢需要90斤到100斤的铁钱,携带不便。为破解“值轻量重”的难题,成都出现了经营铁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存款人把铁钱交给铺子,铺子用楮纸印刷纸券作为支付凭证,上面清晰标注了用户存放的铁钱数量,供其异地兑现,这种楮纸券即为“交子”。以信用为依托,一张张薄薄的纸券,成为蜀地商贸业繁盛的重要支撑。从商鞅“徙木立信”,到季布“一诺千金”,再到“交子”以信兴商,对诚信的重视与追求,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时代在变,但诚实守信始终是我们不变的价值追求。

  金融行业以信用为基础,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小到个人办理信用卡,大到企业获得融资授信,金融活动时时刻刻建立在信用之上。新时代以来,针对资金空转、套利等现象,开展市场乱象专项治理;扎实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等文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截至2023年末,我国银行机构通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累计发放贷款23.4万亿元,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基础作用得以发挥,让“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更加深入人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方能筑牢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诚信之基”。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一方面,应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恪守市场规则和职业操守,将诚实守信融入各项业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服务承诺;要发扬铁算盘、铁账本、铁规章精神,始终不做假账,诚实经营,珍惜信誉,不逾越底线。另一方面,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软环境。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以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故事阐释“坚守讲义守信的品行和操守”——“大堂内挂着的是‘戒欺’的牌匾,告诫员工牢记诚信经营;大堂外挂的是‘真不二价’的招牌,接受客户的评定监督”。对于金融行业而言,诚实守信更是安身立命、不断发展的生命线。既加强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也促进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提升,推动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将“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扎扎实实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具体行动中,就一定能不断谱写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 05 版)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②

  为改造污水处理厂,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2023年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没想到,该产业园不仅获得了台州银行2000万元的授信,贷款利率还比同类型贷款下浮了近30%。

  利率为何会降低?原来,通过台州数智金融服务平台,台州银行工作人员确认这笔贷款符合“绿色贷款”标准,于是主动给予利率优惠,支持企业绿色转型。让产业更绿色,让企业轻装前行,金融机构主动让利,生动体现了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经营理念。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特性。能否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金融机构能否行稳致远。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义和利是有机统一的,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把“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实践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倡导见利思义、义在利先,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我国传统商帮中,晋商“利以义制”的行商准则,徽商“以义为利”的经营理念,浙商“义利双行”的价值追求,无不蕴含着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清代一名徽商购有大批粮食,赶上灾荒之年却未趁机涨价,而是将全部粮食减价出售。他说:“能让老百姓度过灾年,重新复苏,才是大利。”金融行业要坚持古为今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确认识“义”和“利”,不断擦亮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底色”。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义利之间取得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的循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去年8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4万亿元,利率优惠、财政贴息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发放9600多亿元,支持2300多万户次。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蔡川村为例,该村贫困人口占比曾一度达到79%,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邮储银行通过“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金融扶贫模式,“贷”动农户拔掉了穷根。而把目光投射到更广领域,“小微外贸荟”打通小微外贸企业融资痛点,农业保险、苹果期货助力农民防范风险,一个个“小场景”中,普惠金融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能量”。前进道路上,金融行业要进一步树牢正确义利观,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金融行业要发挥自身业务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无论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还是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或是为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都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的“义”。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自觉抵制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观念,讲信义、扬正义、弘大义,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合理回报,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惠民利民上下更大功夫,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在一次全国两会上,谈到乡村金融,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询问:“钱有没有真正用到农民身上?”把钱真正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这是金融行业应当追求的目标。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践行“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实践要求,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金融行业也一定能在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 05 版)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③

  9天如何完成15亿元的跨境资金清算?成立当年就盈利靠的是什么?浙江义乌小商品城自有支付品牌上线以来,累计为超2万个商户开通跨境人民币账户,跨境清算资金超85亿元。实现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离不开10多年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厚积薄发,也离不开结算方式、交易场景、监管措施等的不断完善,体现的正是稳健审慎、稳中求进的工作原则。

  金融是“国之大者”,建设金融强国需要久久为功。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强调要做到“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再到持续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审慎监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审慎推进各项政策举措,筑牢金融安全网和防火墙,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稳健。可以说,稳健审慎,既汲取千年文脉精髓,又彰显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既是金融业内普遍认同的“铁律”,也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视“稳健审慎”为君子之品、成事之道,这是在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尤需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一方面要看到,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金融业应当将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等关键核心要素,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贪功冒进、盲目决策。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决做到“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如今,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要处理好稳和进、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以“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为例,去年正式开通运营的雅万高铁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这一项目正是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面对一些国家存在建设资金缺口、重大项目融资需求较大等情况,我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拓宽多样化融资渠道,促进互惠互利,雅万高铁正是其中一项重要合作成果。与此同时,我国与共建国家金融监管合作不断加强,建立起区域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了危机管理和处置框架,提高了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实践启示我们,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稳扎稳打才能行稳致远;既看当下,更看长远,不贪图短期暴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做到稳健经营、审慎监管、有序推进,才能持续推动我国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去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大力度引导更多长期资本入场,打通金融支持科创“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决定做一件事情后,怎么推动起来,还是要好好研究,做好周全准备,必要时先行试点。对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从业者而言,要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要求落实到金融活动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人民日报》( 2024年 05版)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④

  胶农张华,闲时会查看期货价格和走势图。橡胶、蔗糖等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容易对农户收入造成较大影响。2017年3月开始,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橡胶“保险+期货”业务。这一业务创新,帮助张华们在市场剧烈波动时获得有效保障,也为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上海期货交易所,勉励“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品种体系不断丰富,以专业所长服务实体所需,以创新发展支持国家战略,以特色监管守牢风险底线,生动体现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守正创新”的实践要求。

  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前行的动力,但创新必须以守正为前提,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要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新时代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创新为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注入资金“活水”,为民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不断印证着“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重要意义。

  守正为本,创新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守正,意味着恪守正道、把握根本。创新意味着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我们的先人们早就提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历史告诉我们,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只有将守正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强基固本中发展壮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智慧,以守正创新之力,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基铸魂。

  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二者共生共荣,正所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金融要创新,关键要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创新的问题,不能打着创新的名义,盲目铺摊子,大搞资金体内循环和脱实向虚。在福建霞浦,民宿老板在银行绿色通道支持下取得信用贷款进行扩建;在浙江安吉,当地金融机构单列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解决好金融机构在内控管理、资产质量、服务水平、竞争能力等方面不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真正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山东青岛一家公司研制的特种润滑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但因为轻资产运营,传统银行授信机制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一家金融机构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技术优势、专利质量等要素在审批模型中的权重,为这家公司提供了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以“金融创新因子”呵护了“科技创新种子”。近年来,从服务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到支持周期长、回报慢的乡村产业项目,广大金融机构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产品服务开发,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注入了强劲动力。面向未来,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愈行愈开阔。

  揆诸历史,中华文明既强调“固本培元”,又推崇“改革创新”。奋进新征程,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推陈出新,在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上持之以恒,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我们就一定能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新时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4年 05 版)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